迦 見
  評論眼:誠然,與國際上的發達城市相比,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處於初級階段、趕超階段,實事求是地說,不管是從硬件、管理經驗上還是市民素質上看,目前要想一步跨越到人家的管理水平,確實還有不少差距,還需假以時日。但是,這並不代表我們的管理部門就可以以此作為懶政的藉口。看到差距不代表就可以松一口氣,將其作為“自甘末流”的理論支撐。黑停車場這類城市管理困局的存在,有其階段性的必然成分,但也有著明顯的監管失責、服務缺位所導致的管理漏洞。必須建立倒逼機制和輿論監督機制,不能再任由監管者慵懶散下去,令城市文明蒙受各類“蒼蠅”的猖獗侵擾。
  新華社最近的報道稱,國內大城市停車費至少一半沒進政府口袋。記者調查發現,在政府“錢收不上來”的同時,北上廣津四地的黑停車場卻大肆橫行,這四個城市至少有上千個黑停車場。在不少城市,無論是日常執法還是集中打擊,政府對黑停車場均監管乏力。
  這早就不是什麼新聞。上述幾大城市的公眾早就對種種黑停車場怨氣滿腹,但因一直沒有解決之道。從市民角度看,黑停車場之“黑”,一是收費往往比正規核價的停車場更貴,有時收多少純粹看“收費員”的心情;二是一些黑停車場隨意霸占小街小巷甚至主幹道路面,一些原本就擁擠不堪的路段憑空又被縮減一兩條車道,令交通狀況雪上加霜;三是車主付了錢,過幾天卻收到一張違規停車的“牛肉乾”,原來這所謂“路邊車位”根本就是“流嘢”,交警叔叔根本不認。至於政府稅費的流失,則對普通車主痛感不強——當然,這部分流失的稅費最終還是會以某種看不見的方式由市民買單。因此,綜合來看,黑停車場的存在,民眾和政府皆是利益受損者,唯有“黑老闆”是最大的贏家。
  既然如此,當然要對黑停車場下點狠招,否則,一方面對財政收入和市民抱怨無法交代,另一方面按照“破窗理論”,如果任其發展,必然效尤者眾,令城市管理越來越步向無政府狀態,到時再來整肅,行政成本只會更高。
  道理很淺顯,操作起來卻成效甚微,給輿論以“政府管不好黑停車場”的不良觀感。背後原委,確實值得反思和檢討。以筆者所感,出現這種令人無奈的現狀,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,在種種管理乏力乃至失責背後,裹藏著一種監管者都未必全然清晰的潛意識:今天咱們中國,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平還沒到人家的那個階段,因此黑停車場之類的管理漏洞是一個必然出現的“階段性存在”。這並非揣測,只要仔細辨析五花八門的各種城市管理困局,日常監管的缺失、監管機制的不健全、監管者責任意識的不足,都是一個共性的客觀存在。而沿著這一系列“不作為”朝上溯源和探究,正可以看到這種庸俗化了的“國情論”、“階段論”影影綽綽的蹤跡。
  誠然,與國際上的發達城市相比,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處於初級階段、趕超階段,實事求是地說,不管是從硬件、管理經驗上還是市民素質上看,目前要想一步跨越到人家的管理水平,確實還有不少差距,還需假以時日。這種客觀規律不能違背。
  但是,這並不代表我們的管理部門就可以以此作為懶政的藉口。看到差距不代表就可以松一口氣,將其作為“自甘末流”的理論支撐。有必要辨析的是,在目前哪些差距確屬現有發展階段必須長期面對的,哪些差距則是在現階段踮一踮腳、使一使勁,也是可以做到的——甚至,這本就是這個發展階段有關部門的本職所在、能力範圍之內。對於前者,市民想必也不會過多苛責;對於後者,則必須有所追問。比如,我們的監管部門平素對黑停車場是否沒放在眼裡,怠於監管,從而養癰成患?又如,黑停車場之大有市場,也側面說明合法停車場的嚴重不足,有關部門在這方面是否真心實意下了工夫、花了心思呢?再如,種種跡象顯示,某些公然“營業”並事實上受到執法者特別關照的所謂“黑停車場”,一定意義上其實已經與正規停車場別無二致,唯一的區別在於,好處進了誰的錢袋。
  可見,黑停車場這類城市管理困局的存在,有其階段性的必然成分,但也有著明顯的監管失責、服務缺位所導致的管理漏洞。必須建立倒逼機制和輿論監督機制,不能再任由監管者慵懶散下去,令城市文明蒙受各類“蒼蠅”的猖獗侵擾。
  (作者是資深媒體人)  (原標題:黑停車場痼疾的生成機制何在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gbmqkpiauq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